传媒网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以贯通古今的文化自觉,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坐标去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历程去诠释中华文明,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才能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才能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增强中华文明独特个性的自觉定力,坚持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自主活力,平衡好中华文明民族性与时代性之间的张力,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南。

一、传承有序、固本培元:中华文明蕴含的独特民族精神标识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中华文明承载着深厚的民族记忆和文化基因。费孝通先生指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历史延续性、各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的统一性、革故鼎新的创新性、厚德载物的包容性、主张公平正义的和平性,这些独有的文明特质彰显了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我们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清醒认知和自信自觉。

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写就气势恢宏的实践篇章。中华文明,亘古亘新,因时因势,文化必兴。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贫穷落后到追求复兴,中华民族经历了由曲折苦难到再创辉煌的命运转折。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持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跨越时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阔步新征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二、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中华文明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文明进程

中华文明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纵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历程不难发现,守正创新和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得以赓续传承的重要密码。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深邃的历史视野和昂扬的进取精神,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才能使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持续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两个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与方法论具有高度契合性。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求同存异、平等对话:中华文明在与世界文明互鉴交流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与示范

中华文明兼收并蓄,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样态,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进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向世界阐释中国对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态度和原则。将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向世界敞开,倡导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明交往的壁垒,以“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情怀,宏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视野。既让中华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使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丰富了自身,也馈赠予他者,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再到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和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路径。

中国文明观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藩篱,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华文明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国绝不会搞国强必霸,也不认同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积极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发挥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桥梁作用,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作者:闫金红,系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文章系国家社科基金“习近平关于公民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20BKS115)阶段性成果。)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杨瑞仙

审核:张 旭 赵勃阳

监制:张兴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