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5A创建作贡献|衡水湖“通景公路”颜值提升跑出加速度

我为5A创建作贡献|衡水湖“通景公路”颜值提升跑出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6日

粉丝

9天,完成园博园至湖滨大道段12.5公里的沥青路面施工;7天,完成王许庄路口至园博园段5公里;30余天,完成肃临线王许庄路口至湖滨大道段17.5公里,而其中的4个关键节点原本预计耗时120天……

在这里,快是主旋律!

5A创建,交通先行。

高品质通景公路,是衡水湖5A创建战中一项关键基础性的交通项目。

6月30日,衡水湖106国道路域环境提升工程全面完工。自5月11日起,衡水交通人历时50天实现了衡水湖“通景公路”颜值的全面提升,以缩减近半的工期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快,是咬牙坚持干出来的!”回顾这50天,106国道项目工程师田辉感慨不已。

波澜叠起,在衡水湖106国道路域环境提升工程上体现地淋漓尽致。还未正式开工,交工日就从7月底提至6月底,工期瞬间缩减近半;为配合湖区创建需求,已定的各路段施工顺序全面调整;随后,因为环保要求,摊铺作业时间受限,施工作业时间和工序全部被打乱……

衡水交通人闻令而动,勇往直前。

“工期缩短,我们第一时间增加施工人手和机器,延长工作时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于立东介绍,整个施工期,所有大型作业器械都准备了双套,用一备一,保证施工不停,投入的施工人员更是远超以往,“使用压路机、摊铺机等大型机械1122台班,投入洒水车及各类运输车辆3782台班,一线作业人员更是高达9千余人次。”

与此同时,从远端向近端推进的施工计划被全面推翻,临近衡水湖景区的园博园至湖滨大道段荣登首位。

一切就绪,自此击鼓奋进不停歇。

5月11日一早,园博园至湖滨大道段施工现场,到处是衡水交通人忙碌的身影。为保障通行顺畅,他们采取半幅作业模式,各道工序更是无缝衔接。铣刨工序刚完成,运输车随即将废料及时运走,洒水车跟随喷水降尘湿化;而后,是两台摊铺机的同时作业、半幅11米路宽的一次性成型,数台压路机地及时跟进……

这是一次以路面病害修复为主,兼顾沿线绿化提升和交通标志完善的改造提升。

交旅融合,畅安舒美。

“根据施工方案,我们要挖补处治路面病害部位,再铺上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同时重做一部分路段的路肩石,重新施划标线,完善交通安全标志……工序还是比较多的。”田辉介绍,为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工程项目专班,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的基础上,又对整个工序进行了合理安排、精准施工。

超常规的投入,意味着超常规的回报。

时隔4天,该路段施工进度已近半,而考验也再次来袭。时值高温天气,为避免产生臭氧污染,根据环保工作要求,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高温时段不能进行施工作业。

一边是刻不容缓的工程进度,一边是不可逾越的环保红线,怎么办?作为市交通运输局该工程项目专班牵头负责人,于立东立即组织相关单位科学研判,以生态交通、绿色施工为主基调,进一步优化施工作业方案,确保加快推进施工与防治大气污染两不误。

自此,全项目改为间歇定时施工、循环错时作业,开启人歇机器不歇的24小时作业模式。白天,铣刨等各种前期工序加紧推进;夜晚,摊铺工序大展身手。可昏暗且凉爽的环境,又对摊铺作业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业内有句话,摊铺就要热,越热越要铺。一旦温度低了,沥青就定型了,施工难度提高不止一个度。”不止温度,夜间施工环境也让田辉头疼,“光线不好容易出错,很影响施工质量!”于是,市交通运输局紧急连线施工、监理单位,专门制定夜间施工方案——无死角照明安排上,夜间作业经验丰富的操作手调过来,同时加派人手加大“自检”频率……

日夜不停抢进度、精益求精保质量,只为了两个字——“完美”!

尽管开局就波折不断,衡水交通人却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不断集中优势力量,将“敌人”逐一歼灭。9天拿下园博园至湖滨大道段,7天拿下王许庄路口至园博园段,间隙还聘请专家解决了工程后期的最大难点——下穿京九铁路、石德铁路立交桥的2个引道路段。

“肃临线王许庄路口至湖滨大道段长17.5公里,是整个项目里的最长路段,其中这2个引道又是整个项目难度最大的关键性工程,名副其实的‘卡脖子’。”它们,一度是田辉和同事们最头痛的存在,“项目时间紧,工程难度大。虽说引道只有700米长,可要按平时的工艺,整体开挖旧水泥路面后新建结构层,每一幅引道都要耗时一个月,2个就有4幅。”

硬骨头怎么啃?新思路、新方案、新技术。

技术专家提前深入一线调查摸底,对每一幅进行“量体裁衣”。4个极具针对性的优化方案,一改破拆加全面新建的传统思路。根据旧水泥路面板底脱空检测数据,在对脱空的旧水泥板挖除后,衡水交通人大胆采用“白改黑”施工工艺,并整体加铺一层沥青碎石柔性基层。如此创新,既避免了大面积旧路开挖,减少资源浪费,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将半刚性路面结构转为半柔性结构,延长了道路沥青的使用寿命。

最终,这个最让人头痛的“卡脖子”工程,创造了一个120天变40余天的“奇迹”。

奇迹,离不开一线的拼搏,也离不开后方的支援。

前方,人们以项目为家,在酷暑中谱写一曲只争朝夕的交通赞歌。烈日炎炎,汗水在布满尘污的工作服上干了又湿,生成一幅幅“盐碱地图”。中暑、病了,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就是胜利;无奈缺席家中事务,只因还有使命在肩……骄阳下,夜色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个人在拼着命加快施工进度,只为早日完工“还路于民”。

后方,督导小组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和频次,听取汇报、随机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出具提示卡、督办卡堵塞施工漏洞;安全巡视小组24小时昼夜不停在施工现场周围巡视,在主要路口安排专人值守,与交警部门随时保持联系,确保遇到突发情况快速处置,及时疏导车辆拥堵。一切的一切,只为施工一线的顺利。

只争朝夕加油干,不待扬鞭自奋蹄。

总长26.8公里的衡水湖106国道路域环境提升工程,遭遇了一路坎坷,也成就着一路荣光。

50天,衡水交通人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这,就是衡水交通人以极致匠心铸就的衡水速度。

看,衡水湖旁,一辆辆汽车从崭新的路面上呼啸而过,如撒欢的骏马在飞驰;



来源:衡水日报

编辑:周圆媛

审核:张旭    赵勃阳

监制:戴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