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网 (随笔)一卷“红楼”伴流年

(随笔)一卷“红楼”伴流年

一卷《红楼》伴流年

作者:商会东(枣强县)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每当这深挚、宛如天籁的歌声伴着凄美、惆怅、如泣如诉的音乐响起,就不由得沉浸其中,那一张张美丽精致的脸孔、一段段精彩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画,无不美妙,深深吸引着我。

记忆里最明媚的,当属刘姥姥进大观园了。一村妪来到富庶、华美之地,不仅眼花缭乱,大长见识,且出了不少洋相。呵呵,无论是她滑稽夸张的念“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令人捧腹的表情,抑或是故做健朗,让出小径走泥地现打嘴地摔一跤的愚卑而可乐,还是卖弄见多识广认错木酒杯的可笑,均让人记住了这风趣、世故又善良的老妇。当她举着长长的筷子,满碗里去夹鸽子蛋却夹不着时,不由让人觉出她的有趣,心底生出一些怜爱。

有人感叹,一部《红楼梦》,最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之集大成者,您看,贾史王薛繁复盛大的家族事务,官场、私塾、家庭节庆的生活真可谓丰富多彩,像公子小姐吟诗作赋,宝钗大谈作画的门道,熙凤绘声绘色地讲茄鲞的做法、元宵节的故事,贾母等聚一起看戏游园、品果、打牌、猜灯谜、过生日、赴宴、吊丧,哪一样不是中国丰富别致文化的呈现?仅就感情而言,读者就会百看不厌,咀嚼一生也回味不尽。宝黛深挚、凄美、幽怨的爱情,宝玉宝钗淡如烟云、貌合神离的尴尬感情,宝玉与晴雯、与袭人、与湘云、与妙玉、与可卿甚至于与芳官、宝琴、鸳鸯、香菱、平儿等等微妙的情愫,其他像柳湘莲与尤三姐,司琪与潘又安,贾涟与尤二姐、平儿,鸳鸯,凤姐与贾蓉……丝丝缕缕,牵牵绊绊,缭绕心头不胜唏嘘。这饱含作者十年辛苦、浸透其一生血泪的巨作,让我深深沉浸,终我一生不会释卷。 最初接触《红楼》,是小时候妈妈声情并茂地讲“宝玉探晴雯”的故事,只有小学文化的妈妈伤感地说:“一看名字就知道晴雯命不会好哇,你看,晴天能有几朵云啊,心性这么高的好姑娘落这样的结局,哎!是袭人她们害的……”听着妈粗浅却动情的娓娓讲述,年幼懵懂的我流下了纯真同情的泪。

受妈妈的影响,小学时,偷偷攒钱买连环画《红楼梦》来看,那些形神毕肖的简笔图画,流畅的线条,将人物、花鸟、庭院楼阁勾勒的神肖,我捧在手上,满心欢喜,不觉时光流逝。

高中时,借来《红楼梦》原著来读,课间、自习时、宿舍里,手不释卷,以至疲倦合眼朦胧时,就看到美丽哀愁的黛玉,听到熙凤肆意的笑…… 读中文系时,更深刻地了解了作品广阔深邃的内涵,更细腻地品味到文中深沉复杂细腻的种种情愫,那种大开大阖、草绳灰线、伏笔千里的叙事技巧,那含蓄深邃又通俗文雅、质朴真挚的语言。一部伟大的《红楼梦》,岂是几句话能道得尽的?一次,古典文学老师让写《红楼》人物论,写谁呢?写自己钟爱的黛玉?啊不,我这么浅尝辄止的读,怎能写好千古一黛玉呢?嗯,有同学笑批宝玉“花心大萝卜”“软弱无用”就让我姑且论一论吧。记得宝黛初见,黛玉似曾相识的惊异,宝玉心底泛起的层层波澜,摔玉的疯狂,这就是爱情最美的初见吧,多少人欣赏伤感的“黛玉葬花”,多少人津津乐道温馨的“宝黛共读西厢”,多少人为“黛玉痴情焚诗稿”而落泪,我独不能忘“秋窗风雨夕”:天黑了,刮起萧瑟秋风,还下着绵绵秋雨,淅淅沥沥,寒意袭人,宝玉犹一人前去探望,并“提灯在黛玉脸上细照:‘今儿气色好些’”这种雨夜探望的深情、细心的体贴不能不让人动容!犹记宝玉挨打一出,于朦胧间,宝玉觉得是黛玉来了,犹恐不是,翻身细瞧:哭红似桃子的泪眼,带赤的两腮,不是黛玉却是哪个!让人稍感意外的是,宝玉并没感动地握住手热泪盈眶,亦没有喜不自胜,而是嗔怪:这么大毒日头,你何苦又来,倘晒病了怎办?半晌又说,我没事,不过是装出来骗她们的……忍着皮开肉绽之痛,还如此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着实让人感动不已。是的,宝玉素性欣赏并细心疼爱女孩子,如湘云、妙玉、袭人、晴雯、可卿甚或与芳官、宝琴、鸳鸯、香菱、平儿等,委实可疼可爱,且姿态神情各别,宝玉一时也会心动,但,走过漫漫岁月,阅尽百媚千红,令宝玉情有独钟,痴心未改的,只有黛玉!于是乎,我一气呵成三千字,呵呵,得到老师表扬,同学欣赏,总算不负多年《红楼》之爱。

婚后,犹爱与他一起读《红楼》、品《红楼》。晚间,或懒懒地斜倚床头各执一卷,或灯下共品;休息日,暖暖夕阳下,飘着花香的小小庭院里,一只竹凳,一卷《红楼》,只觉那是最美的时光。

我爱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爱这美好的《红楼》时光,我愿一生徜徉在自己挚爱的文化长河里,做一条幸福的小鱼儿……


记者:王宇

编辑:李凤智

审核:张旭  赵勃阳

监制:戴俊峰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