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网 走进“小课堂” 邂逅“非遗”美

走进“小课堂” 邂逅“非遗”美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阳街道以党建引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为主线,将非遗文化与为民服务有机融合,启动“非遗小课堂”项目,开展传统非遗文化传习体验活动,打造非遗传习基地,吸引23项非遗手工艺、近30位非遗传承人入驻,全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享“传承人得保护+群众得实惠+治理水平得提升”的多赢成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丰沛的文化滋养。

精准定位“小”众群体,突出一个“准”字

济阳街道社服中心通过对社区调研,发现很多赋闲在家的中老年人对非遗技艺很感兴趣,于是结合社区特点为居民定制有特色的“非遗小课堂”,常态化开展小组活动,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参与其中。电苑社区居住的大多是电厂职工,他们很多是由外地迁居来济宁的,本身掌握着一些自己家乡的传统手工艺。社服中心针对居民实际需求,邀请面塑传承人陈更走进电苑社区,将他的面塑技艺转化成面点制作,教授给居民如何制作寿桃、金鱼、兔子等造型各异的面点,并鼓励这些居民和非遗传承人一起,成为“小课堂”的讲师,顺势打造了“老妈妈的非遗梦”这一非遗传承项目。

拓展非遗“小”项目,突出一个“活”字

在非遗传习基地,非遗传承人们定期聚在一起研究活动形式和课程内容,房间摆满了绣球、葫芦烙画、剪纸、布老虎、传统服饰、面塑等各式各样的非遗作品,有几十种,总数近百件。为了让社区群众们的文化生活精彩纷呈,街道社服中心持续丰富活动形式,探索出了一条“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的授课新路径,先后承接“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及“非遗过大年·寻味老济宁”系列活动,给社区居民提供了一场场文化盛宴,带来了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

探索传习“小”形式,突出一个“实”字

随着“非遗小课堂”的不断开展,街道社服中心在对非遗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上渐渐蹚出了一条独有的模式。首先是要发动社区网格员广泛下发通知,争取让更多的居民知晓。赶上春秋季节、气候适宜的时候,就在小区楼宇间支上桌子,邀请非遗传承人来给居民们讲一讲。因为人少,场地也不大,就在家门口,居民们也都彼此熟识,学习起来互帮互助,氛围无比和谐融洽,既让参与者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充实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达到了传承非遗文化的目的。传统服饰传承人卜凡英更是另辟蹊径,由于传统服饰的制作难度很高,为了让居民更容易上手,她特意把传授内容改成制作金鱼香囊,里面塞上中草药,挂在家里不仅好看,还有益于健康。

济阳街道通过在社区推广“非遗小课堂”项目,让“高大上”的非遗文化越来越“接地气”,逐渐融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社区营造出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海洋

审核:张旭  赵勃阳

监制:戴俊峰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