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网 张锦秋 建筑中找寻文化之美

张锦秋 建筑中找寻文化之美

近日,新华网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做客新华访谈,透过她为西安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广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等众多地标性历史文化建筑,深入解读西安作为十三朝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来源及其表现形式,阐释文化自信对西安当下及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西安有文化之都美誉 唐长安城山水相融

西安有文化之都美誉  唐长安城山水相融

西安是千年古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统一大帝国,均定都于此。从历史上,西安是盛世之都。在建国之后,西安是国家重点建设工业基地、文教中心。在新时期的长远规划中,被确定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文化之都的美誉。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高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和城市,在继承西汉以来成就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文化影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唐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山水相融,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进入百万人口规模的国际化大都市。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和唐招提寺等建筑,都学习唐朝建造。在唐朝以后的历代帝都中,大部分在沿用唐长安城模式的基础上,有继承和发展。唐代建筑风格,以恢弘、豪放和质朴闻名于世。

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陕历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陕历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城市文化孕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在世界上诸多的古都无不以地标性的历史文化建筑代表它的形象。我希望我的建筑创作,能够“浸透中华智慧,流溢现代审美,凝铸地方精神,点燃大众感情”。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项国家工程,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当时的设计任务书明确要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应具有浓厚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并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如何体现“象征”二字?在空间构图上采用“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章法。用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格局与现代化博物馆功能布局有机融合,达到了“太极中央、四面八方”气势恢宏的效果。通过多种唐风造型的建筑处理,使这座大型历史文化建筑具有了“宏伟、庄严、质朴、宁静”的格调。

重视保护古代标志性建筑 西安正成为国际交往平台

重视保护古代标志性建筑  西安正成为国际交往平台

在1982年国家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之后,西安就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之中。规划提出古城保护四大要素,包括保护山河环境、保护古城格局、保护历史街区和保护文物古迹。其中,在保护文物古迹方面,特别强调要保护古代标志性建筑。当时,西安在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保持明城的严整格局,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护周、秦、汉、唐伟大遗址”。现在回顾四十年的实践,效果挺明显。最近这几年,西安以历史文化为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有长足进步,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西安城市文化特色的彰显,使城市面貌为之一新,提高了市民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质量,提升了市民文化素养。西安正在成为国际交往平台,曾主办过一些重要国际会议。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唐芙蓉园紫云楼、明城墙南大门永宁门等建筑,以往曾是接待外国领导人的重要场所,今后必将发挥具大的作用。

西安将保护项目与建设项目结合 一张蓝图干到底

西安将保护项目与建设项目结合  一张蓝图干到底

我在西安进行建筑创作的思路是“理解环境、保护环境、创造环境”。理解是基础,保护是前提,创造是目的。西安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两个特点是业内所共识的:一是,通过保护规划纳入总体规划,使保护项目与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比如,保护城墙和建设环城公园相结合,把古代的防御体系变成现代的休闲空间,又突显了城市特色。二是,每届政府都接着上一届政府,像接力赛跑一样完成一个大型保护工程,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办大事。大雁塔景区、城墙景区、小雁塔景区都是如此。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张蓝图干到底。


来源:新华网

编辑:高菲

审核:张 旭 赵勃阳

监制:张兴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