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以来,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非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展现更多蓬勃生机,涌现更多积极态势。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为各自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2018年、2021年,习近平主席接连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上,宣布实施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为中非合作擘画蓝图。
◇近年来中国对非出口产品在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大幅提升,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对非出口中占比不断提高。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过去3年,中国在非企业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覆盖农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多个行业。
◇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被誉为“擦拉贝”(当地语意为“最好的东西”),它的图案被印在当地最大面额纸币上。
◇中国始终尊重非洲,对非合作中坚持做到“五不”原则: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合作一直是反对霸权强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切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一面旗帜。
◇非洲舆论广泛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是推动中非互利共赢的长期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是真正的变革性合作机制。
◇非洲国家政府、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经验具有浓厚兴趣,对于中国农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备组织和发展集体经济功能、一些乡村善于通过“讲故事”推广土特产等实践做法听得津津有味,“向非洲人民讲好中国的‘乡村振兴学’正当其时”。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韩冰李言郭倩
“中非人民命运与共”“发展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中国是非洲国家维护独立自主和推进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中国人民始终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真诚意愿,深刻诠释中非合作持续深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以来,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非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展现更多蓬勃生机,涌现更多积极态势。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为各自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世界面临百年变局,“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中非双方将共叙友好情谊,共商合作大计,携手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广阔前景令人期待。
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位于中尼合作建设的拉各斯莱基自贸区内,是尼日利亚首个现代化深水港和最大港口。图为一艘货轮在尼日利亚拉各斯莱基深水港装卸集装箱(2024 年 3 月 11 日摄)莱基港公司供图
中非合作提质升级涌动喜人新意
习近平主席始终高度重视中非合作。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前往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强调“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非友好的新篇章由此展开。2015年、2018年、2021年,习近平主席接连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上,宣布实施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为中非合作擘画蓝图。
近年来,中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中国与近半数非洲国家贸易额同比增幅达到两位数;中非投资合作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是非洲最主要外资来源国之一;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成效显著,十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有力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中非合作迎来提质升级新阶段,涌动着令人欣喜的新动向、新变化。
——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过去中国对非出口以轻工、食品、化工、土畜产等为主,近年来中国对非出口产品在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大幅提升,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对非出口中占比不断提高。中国为非洲多国提供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建立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显著促进非洲特色农产品对华出口。肯尼亚的牛油果、南非的柑橘、卢旺达的辣椒酱、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咖啡豆等农产品如今走俏中国市场,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也为非洲国家带来丰厚经济收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教授张巧文说,中非服务贸易规模也稳步增长,在旅游、政府服务、网络通信等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阿里巴巴国际站、集酷、希音等跨境电商平台加速赋能中非双方产品与市场对接,为中非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机遇。
——产业合作持续拓展。
中非产业合作务实求新,顺应数字化绿色化时代趋势,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说,如今,中国—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等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在赞比亚等国,中国企业和当地合作,通过计算机管控一体化系统,实现生产可控化及管理精细化。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光伏电站、风电站等在博茨瓦纳、南非、肯尼亚、卢旺达等国成为当地发展清洁能源的标志性项目。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青海还发现,中国在非企业本地化趋势日益明显,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非洲本地员工特别是本地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据中国商务部数据,过去3年,中国在非企业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覆盖农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多个行业。
——减贫惠民亮点纷呈。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中国作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持续推进中非减贫合作,积极分享中国减贫经验,为非洲大陆跨越“贫困陷阱”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
中国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政府立项实施47个助力非洲减贫和农业发展项目,充分发挥24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作用,派出农业专家500余人次。
从杂交水稻到菌草,一系列中国对非援助品牌在非洲大陆受到广泛欢迎。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被誉为“擦拉贝”(当地语意为“最好的东西”),它的图案被印在当地最大面额纸币上。从科特迪瓦到津巴布韦、布隆迪,中非农业合作帮助当地民众解决吃饭问题甚至发家致富的生动案例比比皆是。中国积极以市场化方式帮扶非洲国家村镇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覆盖育种、制种、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助力非洲实现农业现代化。
——教育合作不断深化。
人才是兴业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中国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形式,为非洲培养更多契合非洲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切实助力非洲长远发展。2021年以来,中国立项实施援塞拉利昂外交培训学院、马里巴马科大学、博茨瓦纳小学等20个教育合作项目,培训非洲国家各类人才超过1.2万名,通过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为非洲国家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博士。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授周倩说,中非教育合作如今更多关注非洲多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非洲大学协会共同建立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选择数字教育、卫生健康、农业发展、互联互通、文明互鉴等十个领域,就联合科研、学生交换、教师互访、人才培养等开展深度合作,很多合作深入非洲国家大城市以外的偏远区域。职业教育方面,中国已经在南非、肯尼亚等15个非洲国家建成17个鲁班工坊,为当地青年掌握职业技能、找到就业岗位提供了宝贵机遇。
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蒋国庆(左)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纳兹莫加医院查房(2023 年 12 月 29 日摄)王冠森摄 / 本刊
中非关系何以成为国际交往典范
中非关系为什么好?中非友谊为什么深?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指出:“关键在于中非双方缔造了历久弥坚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那就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这是中非双方数十年来休戚与共、并肩奋斗的真实写照,是中非友好关系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高级研究员菲利普·阿蒂姜蒂博说:“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领域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关系之一。”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发现,从盖洛普民调到“非洲晴雨表”民调,多项调查显示中国在非洲影响力不断提升。丰富精彩的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样板,持续发展的中非关系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中非关系贵在真诚友好、平等相待。
开展对非合作,中国总是从非洲的实际需要出发,想非洲之所想,急非洲之所急。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紧急驰援,三年向非洲国家提供了2.4亿剂疫苗援助,中国还派遣医疗队,助力非洲国家疫情防控和救治,实现了对非洲有疫苗需求国家的全覆盖。安哥拉总统洛伦索、莫桑比克总理马莱阿内等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公开表示,在非洲国家急需帮助的关键时刻,中国率先坚定给予非洲宝贵支持。
中国始终尊重非洲,对非合作中坚持做到“五不”原则: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肯尼亚前总统肯雅塔表示:“我经常被问及为何肯中合作如此密切,我告诉他们,因为中国与我们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国从不居高临下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正是非中合作的独特之处。”
——中非关系贵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助力非洲基建事业,打通区域发展脉络,为非洲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造更好条件。中非共同建设的肯尼亚蒙内铁路、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等一系列基建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支撑。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高级研究员恩南达·基齐托·塞鲁瓦吉说,中国对非合作“更注重帮助非洲国家获得实际的成果”,中国对非洲公路、铁路和水电站的投资极大降低了非洲国家的贸易成本,扩大了它们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中国在加快推进自身新型工业化同时,加强对非知识共享和技术转移,积极助力非洲实现工业化梦想。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洲高附加值制造业投资,在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多国设立汽车制造厂、手机组装厂,中方在非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不断增多,促进当地快速形成产业发展优势。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说,中国企业助力非洲数字化发展,随着非洲数字基础设施改善,中企在非投资和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非洲驻华使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表示,非中合作十分密集且形式丰富、互利共赢,让双方更好地相融相亲,共建未来、共享繁荣。
——中非关系贵在主持公道、捍卫正义。
从中国支持非洲反帝反殖和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到一批非洲国家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共同呼吁团结合作抗疫,到携手反对干涉内政和单边制裁、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中非双方在国际舞台上始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传华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合作一直是反对霸权强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切实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一面旗帜。
中国始终坚定支持非洲人民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强调实现发展振兴是非洲的应有权利,积极倡导各方尊重非洲主权,倾听非洲意见,重视非洲主张,兑现对非承诺。摩洛哥智库新南方政策中心研究员马库斯·弗雷塔斯说,中国与非洲都曾深受殖民主义迫害,相似的历史记忆决定中国绝不会把非洲当作自身发展的后院、不会干涉其内政,这与历来在对非事务上附加政治条件、试图施加政治影响力的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长期以来,非洲国家恪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中国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国家统一,实现发展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非关系贵在顺应时势、开放包容。
如今,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非洲大陆联合自强势头强劲。在时代发展大潮中,中非发展战略对接更加紧密,治国理政理念交流日益密切。50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贝宁总统塔隆说,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独立自主和砥砺奋斗精神,激励着所有发展中国家。中非合作共识不断深化。坦桑尼亚《每日新闻》说,非洲可以借鉴中国经验,学习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开辟通往高水平独立自主的道路。
开放包容是中非合作在国际对非合作中的鲜明特征。中非共同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开放而不是隔绝,共同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搞赢者通吃,共同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国际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成果。中非双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促进文明包容互鉴,为人类进步持续作出贡献。
2018 年,中国农业专家组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吉汉加县设立首个水稻减贫示范村。图为当地农户在稻田里给杂交水稻脱粒(2023 年 6 月 20 日摄) 韩旭摄 / 本刊
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工电部电子设备检修工区工长陈玲(右)在休息时教学员唱中文歌曲(2023 年 5 月 23 日摄) 王冠森摄 / 本刊
湖南玺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梓楠(右)在肯尼亚纳纽基的坦布济花卉农场挑选鲜花(2024 年 5 月 18 日摄)王冠森摄 / 本刊
期待中非全面合作再上新台阶
金秋送爽,中非合作迎来新的盛事。这是继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中非领导人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这是中非合作登高望远、继往开来的重要契机。非洲舆论广泛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是推动中非互利共赢的长期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是真正的变革性合作机制。
——人们期待,此次论坛为推动中非务实合作开拓新局面。
肯尼亚内阁首席部长兼外长穆达瓦迪表示,相信此次论坛将为肯中在贸易投资、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打开新局面。肯尼亚广播公司刊文说,希望此次峰会将为肯在基建、科技、电动汽车、住房等领域带来更多机遇。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说,多年来,中非合作论坛已经为双方创造累累合作硕果,期待新一届会议继续为非中各领域合作搭建桥梁,让合作成果进一步惠及双方人民。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表示,中方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扩大对非制度型开放,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好实现中非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和成果共享。
——人们期待,此次论坛为中非共同实现现代化愿景注入新动力。
冈比亚驻华大使马萨内·纽库·康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论坛“为冈比亚等非洲国家提供学习和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独特机会”。尼日利亚《国民报》刊文说,当前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此次论坛将致力于以创新方式回应时代挑战,为非中各自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赵月枝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她去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实地交流后发现,非洲国家政府、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经验具有浓厚兴趣,对于中国农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备组织和发展集体经济功能、一些乡村善于通过“讲故事”推广土特产等实践做法听得津津有味,“向非洲人民讲好中国的‘乡村振兴学’正当其时”。
——人们期待,此次论坛促进中非为共同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
南非《星期日独立报》刊文说,如今,世界和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建设更美好未来的机遇也摆在人类面前,中非合作论坛正是推动“全球南方”发展和南南合作的重要机制。在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看来,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全球南方”蓬勃发展,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非中合作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世界发展带来新动力和新机遇。
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洲正朝着非盟《2063年议程》描绘的美好愿景加速前进。“中国梦”和“非洲梦”具有相同的底色,都追求独立自主,都追求互利共赢,都追求开放合作,都追求公平正义。人们相信,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将推动中非双方加强交流了解,更充分地互学共鉴,更坚定地支持彼此的现代化道路探索。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必将为双方创造更美好未来,发展壮大“全球南方”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新华社
编辑:聂明珠